close

本文轉貼至:http://times.hinet.net/times/magazine.do?magid=8953&newsid=4240783&next=1

偏食寶寶的六個常見問題

媽媽寶寶雜誌

 

媽媽寶寶 /  2010/11/08

*文/張雪惠 採訪諮詢/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營養師鍾政玲 執行/郭盈秀 演出/媽咪宋啟蓁、寶寶林鈺洋

「偏食」可說是寶寶常見的問題,總是讓父母既擔心又生氣,一方面煩惱寶寶因營養不良而影響發育,一方面又不知道應如何矯正已有偏食習慣的寶寶,本文藉由「偏食寶寶的六個常見問題」,幫助寶寶輕鬆打敗偏食、健康快樂的長大!

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www.mombaby.com.tw
陪伴妳度過完整孕期280天!

Q1:偏食的寶寶在外觀上有何特徵?
A:關於偏食的寶寶能否從外觀上辨識出來,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營養師鍾政玲表示,一般人認為偏食的寶寶是否都是瘦瘦小小的,大部分來說是如此,然而偏食的寶寶也可能是過胖。此外,寶寶還會有精神狀況不佳的情況,這與飲食或多或少有關,因為飲食攝取的量不足與質不好,都可能影響寶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、活動力好不好。

Q2:寶寶可能會有偏食習慣的關鍵原因為何?
A:副食品階段其實是造就寶寶未來是否會偏食的主要關鍵時期,即4個月到一歲期間,例如到7、8個月開始從流體糊狀到半固體,甚至軟一點的固體這樣的進展,有些父母會擔心寶寶無法咀嚼,甚至到一歲還給他吃軟軟糊糊的東西。


一般來說,轉換時期是孩子飲食習慣建立的關鍵時期,若讓孩子累積較不好的經驗,到兩歲時可能會出現偏食情況,因為吃東西並沒有讓他感覺是一件愉快的事。

從副食品階段開始,可以給寶寶嘗試各種不同的食物,而到一歲半時可以給他偏軟的白飯配菜吃;另外,媽咪一次購買的量太多,導致之後一兩個禮拜的時間都吃一樣的食物,寶寶也會吃膩,副食品階段最好盡量接觸不同的食材、味道,此階段是在訓練寶寶的味蕾。

Q3:寶寶的偏食類型有哪些?
A:鍾政玲營養師解釋,偏食是指偏向某一類型的食物,例如有些孩子特別愛吃肉,肉類蛋白質含量很高,但油脂含量也不少,然而蛋白質攝取過多不見得好,因為蛋白質拿來當熱能轉換在身體上是很費力的,換言之,蛋白質和飯的比例必須恰當,也就是該拿來做能量的部分,就不要用其他食物來替換,而蛋白質的功能主要是用來修復細胞組織,或是肌肉、臟器的生長發育,值得一提的是,愛吃肉的孩子不見得會長的又高又壯。


另外還有一種喜歡吃零食而不愛吃正餐的寶寶,這種情況多是照顧者讓寶寶養成這樣的習慣,當孩子不吃正餐,為了怕他餓著,反而給他點心吃,久而久之孩子知道有點心吃時,就會故意不吃正餐,造成偏食習慣。

Q4:針對不同的偏食狀況,爸媽可以採取哪些方式加以矯正或改善?
A:不喜歡吃水果蔬菜的寶寶,容易因缺乏纖維質,導致便秘,鍾政玲營養師指出,纖維質和水分的補充很重要,寶寶喜歡吃肉,不喜歡吃蔬菜,可以在肉丸子裡面加入蔬菜,這是一個漸進式的方式,並非長久將這些食物隱藏起來;不喝牛奶的孩子,爸媽可以利用其他奶製品作為替代,像鮮奶、優格、優酪乳是適合寶寶攝取的。


爸媽也可以在挑書的時候選擇一些談均衡飲食故事書給孩子看,利用不同的管道讓孩子了解均衡飲食的重要性;另外當孩子便便很不舒服時,可以告訴孩子,就是因為不吃蔬菜,便便才會這麼痛,讓孩子的不適感與不吃蔬菜產生連結。

Q5:寶寶通常在多大的時候容易產生偏食?
A:鍾政玲營養師表示,寶寶約在2歲左右容易產生偏食,因為他比一歲時能吃的東西總類又更多了,倘若家中是不開伙外食居者多,飲食均衡極可能出現問題,或是有偏頗的飲食習慣發生,例如爸媽常吃速食或其他沒營養的食物,孩子跟著爸媽吃,自然容易跟著有飲食不均衡的情況發生。

Q6:針對寶寶偏食有何改善方法?
A:偏食並非一兩天造成,當發現寶寶有偏食狀況,想著手進行矯正及改善,不能操之過急,鍾政玲營養師提供以下幾種改善方法:


1.藉故事引導孩子:
可以利用平常閱讀故事書時,引導孩子均衡飲食的觀念,在實際問題發生時提醒孩子,將經驗狀況做連結,加深孩子的印象。

2.以鼓勵代替責罵:
可以利用遊戲集點方式獎勵,例如,孩子今天吃了水果或蔬菜給他一個獎勵,給予鼓勵,不過如果孩子本身很喜歡吃零食,就不太適合用這樣的方式鼓勵小孩。

3.飲食的定時定量:
有些孩子一餐飯吃了一兩個鐘頭,最好定在30分鐘內吃完,可以在用餐前告訴孩子,待會兒的用餐時間是多長,如果時間內未吃完,餐具和食物就會收起來,可以先和孩子溝通,當然也不必期待孩子一次就聽懂,也許在此過程中會碰到孩子哭鬧等情緒,不過這是過度情況,不必太在意。


4.愉快用餐氣氛:
用餐時大家一起吃飯時的氣氛,也會勾起小孩想要一起吃飯的食欲,不必刻意問小孩要不要吃,餐桌上家人津津有味的吃飯,孩子自然也會跟吃。

5.配合適量運動:
運動有助於增加食欲,還可以刺激腸胃消化,好處多多。

6.不輕易妥協:
在矯正期碰到孩子哭鬧時,不要馬上就妥協,該堅持的原則仍須堅持,規定正餐吃完才能吃點心,但不鼓勵把點心、甜點拿來當吃完正餐的獎勵,可以偶一為之。


7.給孩子有限制的選擇性:
當孩子2歲多,可以以語言表達喜好時,爸媽可以給孩子有限制的選擇性,例如餐桌上同一類型的選擇有2~3種(例如蔬菜類有絲瓜、白菜、菠菜),這時不要問他要吃什麼?因為孩子可能回答:我都不要吃。而應該問:你要吃菠菜還是白菜?也許這2樣他不是那麼愛吃,但因為縮小選擇範圍,孩子會去挑選比較願意接受的方式,這麼做也可以達到讓孩子吃蔬菜的目的。

8.大人間需先有共識:
在觀念行為上,大人之間必須先有共識,孩子才不會產生教養上的縫隙或落差,當大家觀念一致時,孩子就會沒輒了,只好乖乖聽話。通常父母不知孩子偏食的原因為何時,可以諮詢醫師或營養師,因為人難免做了一些慣性動作不以為意,身為第三者,反而可以指正父母在教養上的迷思,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狀況,提出有效的建議以供改善。


~原文刊載於2010年11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詳細文章內容,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.mombaby.com.tw閱覽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vian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