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轉貼至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ote.php?note_id=165326266836644&id=100001486976346
不打罵小孩也要執法如山
我算是個很隨性的媽媽,不喜歡給小孩太多的限制,比較是屬於自由教養派的,不過我也有我的底限,小孩出去外面玩,我不會管她們玩得髒兮兮,挖爛泥巴,嘗試新東西......但我要求亞亞離開一個地方時一定要告訴我她要去哪裡,拉我跟她一起去。不管在當下「非得要馬上過去某地」的誘因有多麼重要或吸引人,她都不能直接衝跟過去不和我說,不遵守的話一定馬上回家,沒有二話。
這對亞亞有點困難,因為她從小就不是那種「緊緊黏在媽媽身邊,媽媽一離視線就大哭」的小孩,而她的探索經驗又通常異常良好,總是遇到很酷的東西,很棒的友善人們,還請她糖果糕餅,所以告知她的「人心險惡」因為與己身經驗相悖離,很難對她有任何警惕的作用。所以從一歲多會走路,只要我們到開放式的地點,我和老公一定會明令限制活動範圍,哪一條線?哪一面牆,或到哪一個花盆為止等。小小年紀的亞亞,就會故意跑到快要靠近邊界,慢慢地伸出一隻腳假裝要跨過,試試我們是不是認真的。庭庭會走路之後,我要追小的,因此只要到大一點的公園,我必須要三不五時喚她ㄧ聲,要她報備一下行蹤(小小孩容易被遊樂器材擋住)我不想「故意等她犯錯處罰她好讓她記取教訓」我寧願用常提醒的方式不斷加深她的印象。我所沒料到的是,這些「太過熟悉」的環境,早就讓她把這些地方當成家後院一樣,在家誰會告訴媽媽我現在要準備去哪個房間呢?
昨天晚上上完讀經班回到社區,正好碰到一起上陶土課的同學也和家人散步回來,加上一樓音樂教室的兩個姊姊,六個小孩在社區中庭旁有遊樂區簡直玩瘋了。樂得我們幾位家長站在一旁聊起天,小孩從遊樂區跑到品茗區跑到花園區,嘻嘻哈哈得追逐,我們聊得性起中途然感覺不對勁------太安靜了!反常的安靜!這才東張西望一看,除了庭庭之外,所有的孩子都不見了。
我們全部的人一塊驚跳起來,四散分頭找遍社區每一個角落。沒有!沒有!沒有!我衝出大門,往左右兩邊衝,我的視野所及看不到一個小孩。我冷汗直冒,他們一定跑不遠,除非被人抓走,不過讀經班的老師家長都還在大門口聊天,被壞人綁走的機率不大。
我們幾個像無頭蒼蠅的亂竄,正好碰到讀經老師看到,跟我說:「妳在找亞亞嗎?他們一堆人跑到音樂班去了。」
我氣急敗壞的衝進去,抱歉地向老闆笑笑,打開亞亞去姊姊家玩時常待的打擊教室。果然,所有的人都在裡面。看到我臉色不善,音樂教室的姊妹倆馬上聯袂告狀:
妹妹:「我叫亞亞不可以跑出來她還一直跑。」
姊姊:「我剛剛也在一直找他們。」
我陰沈著臉,只對亞亞說一句話:「回家」
亞亞馬上哀求:「我還要玩。拜託拜託,在給我一次機會。」
另外兩個家長也趕來了,鬆了一口氣地責備:
「XX,你怎麼可以不跟媽媽講,就自己跑出來咧?好晚了還跑到人家家裡去?我們回家。」
「我不要!」
小孩甩開媽媽來拉的手。亞亞彷彿看到救兵,開始要用哭耍賴,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個小時讀經,才正要開始玩正高興呢!我用平日三次警告的音調,誰知亞亞開始大哭起來,轉頭跑進社區的溜滑梯,所有的小孩也跟著她,她跑上滑梯頂端,嘴裡不斷哀求
「拜託拜託,再讓我玩五分鐘!......(見我不為所動)拜託拜託。玩一次溜滑梯......」
我冷眼看著她在所有朋友面前大哭,知道我不能心軟。小孩會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耍無賴,因為大人怕丟臉,想要趕快終止小孩的哭鬧,多半得逞的機率會提高,所以小孩會在百貨超商的地板滾,而且越罵哭越大聲,看準大人的死穴。我給了她三次警告,然後把包包一甩爬上梯子,把手腳揮舞大哭亂踢的亞亞從滑梯上抓下來,一路抓到電梯裡。
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亞亞回到家,緊緊抱住外婆不肯下來,不肯看我,嘴裡還直嚷:「我不要媽媽」
我知道,她在朋友面前丟臉了,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玩的朋友,而我也一直是「很酷的阿姨」,我今天的雷霆手段我看得出來他們都有一點被我嚇到。
我不理她,決定讓她自己想一想。她在情緒上,道理是聽不進的,而且她不是不懂,她只是沒遇上,不以為我平常的叨念是認真的。
雖然音樂教室就在大門出去轉角第一間,而且也是和兩個姊姊平日玩熟跑進跑出的地方。但我處罰她的,是「不告知我就跑出大門」這件事,而且還不是主人邀請的不請自入,再熟的朋友也不能這樣沒規矩,即使她們家是店面。
亞亞哭了半天見我沒去安慰她,很盡情地把淚水全部哭盡之後,抽抽噎噎的走到我身邊說
「媽媽對不起,我下次不敢了。」
我頓時有種,亞亞又長大一點了的驕傲感。
今天和剛從南京回來的朋友吃飯,聊到大陸下一代「一個小孩六人寵」的「小兒皇帝」們。孩子做錯事,在大街上哭鬧耍賴,後面跟著的竟是父母哀求的聲音:「寶寶,寶貝,我們別這樣好不好?」彷彿在對孩子「乞憐」給個面子乖一點,還要用「好不好」的商量語氣。
在小小孩尚未有成熟的意志之前,父母扮演的應該是引領者和命令者的角色,而不是和孩子平起平坐的朋友。但現代父母因為自己和上輩父母的疏離畏懼,在自己當了父母之後竭力想當孩子的「朋友」,或是因為工作太忙的愧疚感,特別擔心害怕管太嚴了孩子就會「不喜歡或不愛自己」。
我很高興的發現,亞亞並沒有因為我處罰她,讓她沒玩到,讓她朋友看見她大哭,剛剛說出「我不要媽媽」,就不愛不喜歡我,事實上,昨晚睡前她還好聲好氣地問我:
「媽媽,如果下次我好乖,妳可以讓我下去玩五分鐘(亞亞還沒啥時間概念)嗎?」
見我點頭,她馬上好高興地抱住我
「謝謝媽咪,我最喜歡媽咪了。」
教養書上都說,給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太多的權力,只會造成他們更深的不安全感。他們不是特別難以管教,他們只是想要測試那條最終而不變的底限,並在那裡築一道安全的牆。不斷變動的標準,有時可以有時不行的無所適從,會讓他們對大人的話打折扣並且失去信心,對規定有僥倖之心,對威脅當耳邊風。孩子如果知道父母不會隨便憑自己的好惡獎懲他們,並且他們有一個清楚可以執行的法令標準,那麼即使執法如山不近人情,他們也不會怨怪父母。這是民主政治的基石,在家庭中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留言列表